企业新闻

痛别!林尚扬院士辞世

时间:2024-07-2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焊接领域著名专家、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尚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7201743分在苏州逝世,享年92岁。

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林尚扬院士。

598a96f417a1e10c7b464c2072b3536.jpg

林尚扬,1932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61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198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还曾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等职务,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尚扬一生致力于焊接技术的研究,在焊接领域开创了数个“中国第一”。他是我国水下焊接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技术的创始人,他是焊接低成本自动化和机器人焊接应用的推动者,也是大功率固体激光焊接技术的先导者。因林尚扬在焊接领域的突出贡献,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被国际焊接学会授予巴顿奖(终身成就奖)的焊接专家,同时还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成就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图片 2.png

林尚扬出生在厦门鼓浪屿,抗战爆发,南方沦陷后,随父母移居香港。在这段日子里,他亲眼目睹了抗战对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从小就坚定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念。

图片 3.png

1948年,16岁的林尚扬只身一人从香港到广州读中学。1950年底,他投笔从戎,不顾家人反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年的军旅经历,历炼出林尚扬刚毅的性格和严谨的作风。

图片 4.png

1956年秋,林尚扬谢绝了转业到地方当干部的安排,当时他心里的想法是“我要参加高考”。抱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决心,林尚扬进入广州培正中学,成为了一名高二年级的“插班生”。文化课荒废太久,林尚扬在入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些课程都不及格,为了把成绩赶上,他一心扎在功课里,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最终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从此开启了林尚扬与焊接的60载缘分。

图片 5.png

60载,一甲子的时间,林尚扬的人生里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焊接”。林尚扬曾戏称自己的研究工作为“黑瞎子掰苞米”,每十年跨一个领域,从材料、工艺到设备逐一研究个遍。正是得益于这样全面的科研经历,他对我国焊接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实现焊接强国的发展路径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科研“命题”一直围绕国家重大课题展开,他在焊接的多个不同领域深耕,在每个领域都开创先河,成就斐然。

20世纪60年代,林尚扬作为课题组组长,带队进行高强钢焊材的科技攻关。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几乎没有人上班,林尚扬为抢科研进度,他自己拔焊丝、焊试件、开机床……晚上加班不敢开灯,担心有人捣乱,一直摸黑偷偷地干。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有人说:林尚扬胆子真大,命都不要了在搞科研……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研究出五种屈服强度400-600MPa高强钢焊丝,用于电站锅炉汽包和氨合成塔等大型压力容器的焊接,被列入了国家焊丝标准,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直至现在,这些焊丝仍在我国生产领域广泛使用。

20世纪70年代,林尚扬根据国家开发海洋资源的需要,转到水下焊接技术研究领域。焊接最怕水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在水中焊接难度极大。林尚扬想啃下这块“硬骨头”,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认真研究分析当时湿法焊接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逐一寻求破解方法。他背上氧气瓶,亲自潜入水中参与水下试验,为尽快攻下这一科研难题,林尚扬在水面结有薄冰的严寒天气里,依然破冰潜入水下指导试验。

历时三年攻关,林尚扬主持发明了我国第一套水下局部排水气体保护焊技术及成套装备,解决了原湿法焊接工艺水下焊接能见度差、焊缝含氢量高和淬硬等三大技术难题。这为我国乃至世界水下焊接技术带来了巨大进步,这些技术曾用于我国首座采用水下焊接安装的固定式采油平台,以及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水下焊接与修复。当时我国最大焊接施工深度达43米,成为了世界水下焊接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的发明,这些技术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该项技术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片 6.png

20世纪80年代,林尚扬再次肩挑重任,为适应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石油化工装备等重大装备制造的需要,他从水下焊接转到埋弧焊研究方向。他主持开发了双丝窄间隙埋弧自动焊技术和全套装备,解决了特厚结构焊接的质量与效率的矛盾以及焊接自动化问题,使我国的窄间隙焊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止到目前,已有350多台套林尚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设备应用于我国电站锅炉、核电、化工等行业,实现了全面进口替代。该技术曾用于世界最大、最重的加氢反应器和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水压机主工作缸(壁厚584 mm,也是世界上在役的最厚焊接结构)的焊接。该项技术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片 7.png

20世纪90年代初,林尚扬高瞻远瞩,适应当时国情,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焊接低成本自动化”概念。在此期间,他主持完成了多项焊接自动化装备及生产线项目,推动了我国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创新和焊接自动化的发展。

林尚扬主持开发的我国第一套大型重载弧焊机器人工作站,曾被《人民日报》报道,这项创新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林尚扬还主持开发了大型冶金起重机主梁自行龙门式双头自动跟踪焊接专机,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发的摩托车车身部件自动焊接生产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片 8.png

20世纪90年代末,林尚扬组建了激光焊接研究室。在他的带领下,一支优秀的中青年科研团队成长起来,这一团队在国内率先掌握了激光焊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套技术及装备,主导制定了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国际标准,这是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我国主导形成的唯一一项国际标准。

该国际标准已在全球广泛实施并被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同时也建立了激光焊及激光-电弧复合焊国家标准体系,解决了海陆空多型号新型武器装备、大型起重机、时速600km磁浮高铁、大型船舶、核电站建造等一批大国重器关键部件的焊接难题并首次实现工业应用,引领了我国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图片 9.png

穿越这60载时光,林尚扬在科研一线攻坚克难的身影长存我们心中,他在科研上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们心生动容。

作为一名中国焊接专家,林尚扬一直关心、关注着我国焊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他一直保持着定期查阅焊接期刊论文的习惯,即使是躺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刻,在得知我国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2024年IIW焊接年会后,他希望将会议论文资料发给他,他还想再了解一下焊接领域最新的情况。

林尚扬特别喜欢参加课题组的学术研讨,研讨中林尚扬坚持原则,敢于讲真话,他认为不对的地方会直接指出,就像他90多岁高龄站在讲台上给青年科研人员讲课中说到的:“交流可以扩大思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可以促进思考”。几十年来,林尚扬一直秉承着“求异思维”的学术风格,特别是在分析探讨一些新的焊接现象、问题和机理时,他喜欢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思考,总是试图推翻别人的观点。他经常说,他之所以喜欢逆向思维,甚至“抬杠”,就是要创造一种争论和讨论的学术氛围,对于一些新的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否定,不要只习惯于沿着别人思路去思考问题。

林尚扬特别重视技术创新和青年人才的培养,2009年,林尚扬获得国际焊接学会巴顿奖(终身成就奖)后,中国机械总院和哈焊所奖励他一笔奖金,他把这笔奖金全部捐出,又拿出自己一部分积蓄,成立了哈焊所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激励青年人才科技创新。林尚扬多次为哈焊所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专题报告,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创新心得,他虽然是90岁的耄耋高龄,做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仍全程站着讲授,表达他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尊重。

作为师者,林尚扬治学严谨,他的每一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都会亲自指导,对研究生课题的创新性和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极高。林尚扬80多岁时,还经常为学生修改论文、报告到凌晨,最多的一篇博士论文修改11遍,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错误都要修改。

在生活中,林尚扬很简朴,待人接物平易近人。他公私分明,私事从来不用公车,同事们经常看到他和老伴挤公交车,他也从来不使唤学生为自己办私事,他连寄封信都要亲自去。2018年自院士退休制度改革实施后,林尚扬和老伴每年冬天都会到三亚住一段时间,到了春天,他会把一些因公打车的出租车票据寄到单位报销,金额都很小,每次只有几百元,翻开车票,每一张出租车票的后面,他都清清楚楚写明了打车起始点、因何公事打车,他的人格魅力,让人心生敬佩。

科研60载,创新一甲子。一生攻坚克难扎根焊接里,一世勤勉肩担重任为国忙。后人传承科研精神始向前……

林尚扬院士的逝世,是我国焊接领域的重大损失!

林尚扬院士千古!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备案图标.png 黑公网安备23010902010291号  黑ICP备09092524号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路2077号  电话:0451-86325967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