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林海雪原》里有个土匪联络副官栾平,以“小炉匠”的公开身份,收集情报,联络同伙。“小炉匠”就是“焊洋铁壶的”,也叫“白铁匠”、“洋铁匠”或“薄铁匠”。
为啥吆喝“焊洋铁壶的”?为啥把烧开水的铁皮壶也要加个“洋”字儿?您还别不信,旧时代这制作水壶的材料,可能还真是从外国进来的“洋铁皮”。据说焊洋铁壶这个行当是在清末民初以后才出现的。焊洋铁壶的匠人,多数是由锡匠改行的。因为在五六十年以前,中国最时尚的讲究是锡器。如酒壶、茶壶、水壶、盆、香炉等都是用锡原料做的。后来出现以各种铜片做出的锅、盆等器皿,轻巧又美观,逐渐以铜代替了锡。这样锡器用的人少了,锡匠生意也逐渐冷淡,多数锡匠改为白铁匠。改行的也有部分铜匠。小炉匠供奉“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因为老君炼丹用八卦炉,据说烧炉子冒烟的行业都拜老君为祖师爷。
虽然小炉匠也叫“白铁匠”,但小炉匠主要是修补铁锅,捎带做白铁匠的活。“焊洋铁壶”的白铁匠不做补铁锅的活。主要以白铁(马口铁)为原料修补,制作铁壶、油壶、喷壶、铁盆烟囱、簸箕、弯头、炉子、水汆子等。白铁匠是纯手工活,工具简单,只有一把尺、一把剪刀和木锤。双手敲敲打打,机钳锻卯焊样样行,大到设计承做商铺,饭店需要的,比如用白铁量身做的大型特殊的异型烟囱、通风管道,中央空调的方管、圆管、弯道、水箱、流槽等;小到修表,修锁配钥匙。有的白铁匠高手不用量尺寸,只用目测就能做出合乎标准的物件,是技术工匠,被人称为“万能师傅”。
老百姓离不开受欢迎的白铁匠。他们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马口铁。马口铁又名镀锌铁,具有耐腐蚀、无毒、强度高、延展性好的特性。马口铁最早产于捷克波希米亚,从14世纪起这里是世界上马口铁的主要产地。有人认为由于镀锡薄板是从澳门马口这个地方进口的,所以叫“马口铁”。也有人说,中国用镀锌薄板制造煤油灯的灯头,形状如马口,所以叫“马口铁”。“马口铁”这个名称不确切,1973年中国已正名为镀锡薄板。
常见白铁匠挑着担子,一头是小铁炉子、风匣、煤炭,另一头是小柜子放着钳子、钢尺、钻子、烙铁、焊锡、松香等工具。还有T字型铁拐子(铁砧子),铰铁叶的大剪、薄厚不等的白铁片原料。也出售做好的簸箕、弯头、烟囱、水汆子等。他们沿街吆喝:“焊洋铁---壶哦---”,“钢种锅换底儿---”。也有不吆喝的,而是用木棒敲打烂铁片:“哐!哐!”人们听到“哐!哐!”的声音就知道“焊洋铁壶”的来了。
他们一旦有了活计,就会在靠墙根撂下担子坐下来,先把煤炉子捅开。接过要修补的活审视一番,有铁壶,脸盆漏水的,马上烧烙铁,在漏水的部位用小锯子刮出新茬,滴上镪水用钖点焊上,一把漏得不能用的壶修好了。有诗为证:“乌金柱下托银盘,煮来三江水尽寒,老君炉上安稳坐,已把旧貌换新颜。”
如果钢种锅底需要换个铁皮底,要先把旧的钢种锅底沿着边剪下来,再从自己带的原材料中选好配料,在铁板上按照要换底的锅划好一个圆剪下来。把锅放在自己的铁砧子上面,沿着锅底的边敲打出向外面翻出的一个边来。把剪好的圆形铁片,也敲出一个边,然后把两个边互相咬在一起,用锤子把边敲倒,密密地敲击。这样一个锅底换成了不用焊接,严丝合缝。然后在缝隙处抹一些特制的白色膏状的东西(据说是铅油)换完底的锅绝不会漏水。如果换的是搪瓷盆底,要把整个接缝完全焊住。焊接手艺高的,焊锡平整,匀称,漂亮。白铁匠干一件活的收入虽多少不等,要价再高也不能超过所修物品市价的一半,否则没人愿修,不如花钱买新的。这个行当只能凭手艺吃饭,而不能靠手艺发财。有时候也有不顺心的事,一次一个顾客拿来一把铁壶,底子漏水需要焊,当热烙铁一烫,一股呛鼻难闻的尿臊味迎面扑来,原来顾客是把水壶当作尿壶使用,壶里积了厚厚的尿碱,碰到这种情况再难闻也得把活做完。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塑料、不锈钢替代物的物美价廉,生活用品和新式炊具的普及,白铁匠这一行业正在慢慢地萎缩。虽然今天科技发达了,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至今仍然离不开白铁匠。现在虽然听不到游街串巷“焊洋铁壶”的吆喝声,仍有一些年老体衰的白铁匠摆个小摊,还在坚守着日益萎缩的营生。这说明生活还需要他们。可能总有一天白铁匠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这是行业的正常代谢。
( 来自 张家口新闻网 )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黑公网安备23010902010291号 黑ICP备09092524号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路2077号 电话:0451-86325967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